从我们内心深处,我们根本不认为现状的责任是在自身,我们的想法几乎都先专注在其他地方,如果我们把注意力回到自己身上。如果我们全都实践着塑造自己,而不是改变他人的想法与行动,那么世界会更美好。
在小孩子的身上,我们总是能够看到人性。比如说小小贝,她也喜欢去表现自己,或者说证明自己。所以,有的时候在机场,她帮我把托运带上的行李拿下来时,就会很兴奋,说:“爸爸,这是不是我的功劳啊?”所以,我们到了成年,也会这样。 当团队取得成绩的时候,我们会说:“这是因为我。”在出了问题的时候,会找别人的原因,认为是别人的责任。
耶格系统讲的《QBQ所有问题背后的问题》是个人责任的问题。那个人责任就是,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思想行为和结果承担责任,这也是为什么QBQ的第二条指导原则是:所有的问题都包含我,而不是他、他们、我们、你或你们。
包含“我”字的时候,就是把焦点从他人和周围的环境中转移开,聚焦在我自己身上,如何能做得更好上——这才是最有益于问题解决的做法。因为你我没有办法改变别人,也往往无法控制环境和结果。一旦把问题的焦点摆在如何把力气和精神用在力所能及的事上,会大幅度提升我们的工作执行效率,而且我们的心情会更好、更爽,会减少挫败感。 所以,个人责任意味着从我做起。而当我们能够从我做起的时候,我们就会想办法自己努力和行动,而不是抱怨别人,或者我们总是试图改变别人。但是面对现实,你唯一能够改变的人是谁呢?我想你一定可以答对的——是你自己。
我也敢说,你早就懂得这个道理了,这么根本,这么简单!
那我再问你一个问题,如果你一直在听这个播音,你还会想到谁?在脑海中会出现谁的形象?你想,我希望他们也知道这个道理,因为这其实对他们更有好处。这种事是不是在我们生活中经常发生,我们知道,我们只能改变自己,但是,当接着又问:你心里还希望谁改变,谁会需要QBQ呢?我们通常会说:是他们。
最近你曾经试图调整别人吗?但是某些人并不认为自己正在意图改变他人。当然了,如果你是一个领导者,你可以担当训练、忠告、指导的角色。但是,谁也没有办法改变别人。你只能通过改变自己,然后影响他人。 当你改变了,使别人意识到他自己也需要改变的时候,真正的改变才会发生。我只能改变我自己,这是一门很难学会的功课,只是口头上说:我懂了。离真正了解它的含义,并诚实地检视自己的真实想法和行为是有很大差距的。
之前我有一个伙伴,他看了《领导力21法则》,看了几遍,然后画的密密麻麻的。最后,他拿着这本书找到他的老师,说:我画的部分都是你需要改变的地方。
你会发现,他是给他老师看的,也就说人很难真正从内心深处意识到自己需要改动。当我们没意识到是自己需要改变的时候,又出了问题,我们就总想在外面去找原因。比如当我问:“你想通过改变什么来改变现状?”时,人们的脑袋里充满各式各样的想法。你猜猜是哪个答案呢?从没有人说过:是我,我会改变自己,让我的团队经营的更有效。 你可能会觉得这个问题有误导,实际上不是的。因为从我们内心深处,我们根本不认为责任在自身,我们的想法几乎都先专注在其他地方,但是当我们用QBQ,“什么”或者“该如何”的方式发问,并包含“我”字在内的时候,能够帮助我们把注意力带回到自己身上。
如果我们全都实践着塑造自己,而不是改变他人的想法和行动,那么,世界就会更美好。重点是QBQ之所以有用,是因为它基于这样一项事实,那就是:面对现状,我只能改变我自己!